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7:02 点击次数:160
近年来,不少声音提到国内的高层住宅楼,可能几十年后会是大麻烦,甚至会沦为贫民窟。
还有种说法是,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韭菜或许就是掏光六个钱包买高层,特别是小城市高层的人。
站在窗前可以俯瞰大都市,阳光充沛,室内光线好,远离低楼层的喧嚣,私密性好……高层住宅的这些特质,曾经吸引了众多的购房者。
然而,现在风向变了,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,高层住宅普遍明显滞销,小高层成为了成交的主流。
今年年初,经济观察报采访房企销售负责人发现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城市的高层住宅普遍去化困难,甚至一些大平层豪宅项目也不例外,购房者越来越倾向小高层和洋房。
高层住宅一般指层数在12-30之间住宅,6层以内一般算多层,6-12层,高度36米以下,称为小高层,而超过30层,基本高度突破100米,称为超高层。
高层住宅大规模出现是在2000年之后。在房地产高周转年代,高层住宅一度是各大城市的主流产品,持续到2020年。
高层住宅的致命缺点
高层住宅虽然视野开阔,但也存在诸多弊端。
消防安全隐患:根据中国消协数据,2024年前8个月,高层建筑火灾起数虽只占火灾总数的5.4%,但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5%以上。一旦出现火灾,逃生是很困难的。
高层住宅超过了36米,等于是超过我们绝大部分城市火灾的扑救能力,消防云梯够不着了。
去年底深圳粤海街道某千万高层住宅,因燃气爆炸导致火灾,明火从27层烧到31层,有住户为了逃生躲到飘窗后不幸坠落。
维护成本高:人会老,房子也会老。供水系统和供电线路老化、外墙脱落、电梯故障等等,相比而言,高层住宅的维护成本明显高出很多,所以物业费也会高。
以电梯有为例,高层的电梯老化更快,寿命一般15-20年。还没到15年就开始频繁出现问题了,异响抖动、急停困人,经常需要停梯检查维修,大大影响出行,维修费用指数上升。
满15年可以申请以旧换新补贴,每部国家补贴15左右,但大头仍然需要住户出,例如20多层的电梯需要50万左右,除去国补,住户需要承担35万,两部电梯就70万,基本可以掏光多年缴存的公共维修基金。
另外高层住户多,想改造修缮非常难达成一致意见。根据民法典,类似换电梯这种大型项目需要3/4的业主签字同意,一旦需要大家额外出钱,就会出现无穷无尽的推诿扯皮,最终大家眼看着问题越来越多,越来越严重,只能怨声载道,自己承担后果。
公摊面积大:高层住宅一般需要配备两部电梯,消防通道要求较高,导致公摊面积比较大,得房率普遍低于80%,性比价比低于小高层。
弊端还包括,水压低需要依赖二次供水,极端台风天气导致楼栋摇晃…
高层寿命:要我说,高层住宅最致命的问题还没出现,那就是技术寿命到期后面临的选择。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在接受采访曾表示,“高层住宅,即使按照完全达标要求,很多技术寿命也就是50年。”
高层住宅大规模出现在2000后,预计2030年后,大批的高层住宅进入“衰老期”;2040年后,08年4万亿推起来的高层也会进入大维修时代;2050年后部分将面临淘汰。
这种集中的大规模高层住宅,一旦技术寿命到期,改造难度、改造代价都是相当大的,这么大的体量还指望谁来兜底?
开发商不愿透漏的一个真相是,高层住宅通过拆迁再开发的成本远大于收益。
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接受专访时,说了一段很有冲击力的话:高层住宅会是中国社会最沉重的负担之一。
高层住宅的政策趋势
很多城市高层住宅的爆发并非土地紧缺,而是资本逐利的结果。
通过提高容积率,极度压榨每一寸土地的价值,抬高楼面低价增加卖地收入,开发商建更多的房子分摊每平方地面价格。
深圳绿景白石洲项目,以及新科地王华润登良项目,已经建到70层以上,想想每晚睡在70层的高空,每出一趟门需要坐200米高的电梯是什么感觉?
高层住宅牺牲了舒适度来换取住宅面积的扩大,住宅套数的增加。在楼市下行的今天,建好房子的呼声越来越大。
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GB 55038-2025)从2025年5月1日起执行,未来27层及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可能因新规限制从此画上句号。
会不会成为“贫民窟”
贫民窟的说法,源自一些国家曾经把社会底层的人高度聚集安置在超级社区,这些社区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并且都是建设成高层,后面很多都变成了社会最不安定的、犯罪率最高的社区。
而国内保障房都选择城市边缘地价便宜的区位,并大多用了高层甚至超高层的建筑方式,希望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安置最多的保障人群,其实也容易出现上面这种倾向。
一旦房子逐渐老化,物业费又缴不上,这些高层就容易沦落成为“贫民窟”。
上一篇:直径137公里! 人类史上最大彊星来袭? 真相让人倒吸凉气
下一篇:没有了